浙江印發《浙江省加快新材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
浙江印發《浙江省加快新材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
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浙江省加快新材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的通知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屬各單位:
《浙江省加快新材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已經省政府同意,現予印發,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9年4月4日
(此件公開發布)
浙江省加快新材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
(2019–2022年)
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也是高技術競爭的關鍵領域。為加快發展新材料產業,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特製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八八戰略”為總綱,聚焦聚力高質量、競爭力、現代化,以傳統製造業改造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重大裝備、重大工程需求為導向,創新驅動,應用牽引,協同發展,開放合作,重點突破一批關鍵領域新材料,做大做優一批傳統領域先進基礎材料,謀劃布局一批前沿領域新材料,推動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結合、產用協同良好、支撐服務體係健全,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富有特色和競爭力的新材料產業發展體係。
(二)行動目標。到2022年,新材料產業年產值突破1萬億元,比2018年增長53%以上,年均增長11.2%,產業規模穩居全國前4位;綜合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在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發展質量顯著提高。培育8家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蜜桃AV成人永久免费龍頭企業,20家以上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在大尺寸單晶矽片、超高純金屬濺射靶材、光學膜、鈷新材料、稀土永磁材料、高純電子化學材料等若幹領域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創新能力明顯提升。重點新材料企業技術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例達到3%以上,知識產權創造與運用能力明顯提升,企業創新環境進一步優化。力爭新建設7家以上國家級、省級新材料領域製造業創新中心,引進和培育10家以上高水平研究院(所)等科技創新載體,集聚一批高層次創新人才團隊。
集群優勢進一步凸顯。建成化工新材料、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磁性材料、氟矽新材料和光學膜材料等若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基地。
到2030年,基本建成全球知名新材料產業創新中心及全球有重要影響力的新材料研發和製造高地。
浙江印發《浙江省加快新材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
二、重點方向
(一)重點主攻一批關鍵戰略材料。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及我省產業提升需要,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集成電路用關鍵材料、先進半導體材料和新型顯示材料,生物醫藥領域高端功能植/介入醫用材料,高端裝備用特種合金材料,電動汽車領域新能源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和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等關鍵戰略材料,突破材料及器件的技術關和市場關,完善原輔料配套體係,提高材料成品率和性能穩定性,實現產業化和規模應用。
(二)著力提升一批先進基礎材料。以交通運輸、船舶海工、能源石化、關鍵基礎零部件領域用先進鋼鐵材料,軌道交通、航空航天、電力電子領域用先進有色金屬材料,高端樹脂、特種橡膠及工程塑料等先進化工材料,高性能化學纖維等先進紡織材料,結構功能一體化綠色建材等先進建築材料為發展重點,大力推進生產過程的智能化和綠色化改造,重點突破材料性能及成分控製、生產加工及應用等工藝技術,不斷優化品種結構,提高質量穩定性和服役壽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先進基礎材料國際競爭力。
(三)提前布局一批前沿新材料。瞄準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依托現有產業基礎,以蜜桃视频APP网站入口烯、金屬及高分子增材製造材料、智能複合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為重點,加強基礎研究與技術積累,注重原始創新,加快實現重大原創性突破。做好前沿新材料領域知識產權布局,圍繞重點領域開展應用示範,逐步擴大前沿新材料的應用領域。
浙江印發《浙江省加快新材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
三、重點任務
(一)實施重點品種、共性關鍵技術攻關工程。瞄準優勢領域,圍繞重大工程建設、傳統製造業改造升級和數字經濟、生物經濟、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等新興產業發展需求,聚焦重點關鍵材料,突破一批共性關鍵技術,提高新材料產業的支撐能力。(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科技廳)
專欄1數字經濟需求材料重點攻關領域
1.集成電路材料。重點發展電子級多晶矽、200毫米和300毫米單晶矽片、大尺寸碳化矽單晶、氮化镓晶片等先進半導體材料,以及高端集成電路製造用光刻膠、電子濕化學品、電子氣體和前驅體;擴展高純金屬及合金濺射靶材產品線。在矽片金屬雜質、氧含量、表麵缺陷以及幾何尺寸控製等方麵開展重點攻關;開展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外延生長動力學、摻雜動力學、缺陷形成和控製規律等基礎研究。
2.高性能磁性材料。加強高性能低功耗的功率鐵氧體、新型高性能非晶納米晶軟磁材料、下一代高頻稀土軟磁材料、電磁屏蔽和吸波材料、複合軟磁材料等軟磁金屬材料生產技術研發,滿足電子信息領域需求。
3.光電信息材料。重點發展光纖預製棒全合成製造技術、偏光增亮膜、量子點膜等多種光學膜產品、藍寶石晶體及襯底材料、壓電晶體材料,提升產品技術含量,開展稀土摻雜光纖、光纖連接器用高密度陶瓷材料加工技術研發,滿足信息通信設備需求。
4.蜜桃视频APP网站入口烯。突破蜜桃视频APP网站入口烯材料規模化製備和微納結構測量表征等共性關鍵技術,開發大型蜜桃视频APP网站入口烯薄膜製備設備及蜜桃视频APP网站入口烯材料專用計量、檢測儀器,實現對蜜桃视频APP网站入口烯層數、尺寸等關鍵參數的有效控製。圍繞蜜桃视频APP网站入口烯在傳感器、觸摸屏等數字經濟相關領域應用,重點發展基於蜜桃视频APP网站入口烯材料的傳感器、觸控器件、電子元器件等產品。
專欄2新能源汽車材料與生物醫用材料重點攻關領域
1.新能源汽車材料。根據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的需求,開發高能量密度電極材料;開發汽車複合材料輕量化部件,減少能耗。重點提升鎳鈷錳酸鋰/鎳鈷鋁酸鋰、富鋰錳基材料和矽碳複合負極材料安全性、性能一致性與循環壽命,開展高容量儲氫材料、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材料、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及防護材料研究,實現先進電池材料合理配套。重點攻關高純度電解質製備與複配技術、高比容電極和耐高溫隔膜製備技術,突破快速固化樹脂及快速膠接劑技術、複合材料設計技術、碳纖維預成型技術、複合材料快速成型及自動化裝備技術,擴展高性能複合材料應用範圍,支撐汽車輕量化發展。
2.生物醫用和醫療器械材料。圍繞未來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疾病診斷,以及各種疾病治療和創傷修複的需求,開展稀土閃爍晶體及高性能探測器件產業化技術攻關。重點發展醫學成像與診斷用納米材料、稀土閃爍晶體及高性能探測器件產業化技術,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等不含塑化劑、可替代聚氯乙烯的醫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基可降解無紡布、組織誘導性生物醫用材料、高分子材料藥物控製釋放係統,齒科材料、骨科材料、生物傳感材料、高端植介入醫用材料及器械,醫用增材製造材料及其配套裝備、掃描技術與軟件。
(二)實施創新平台搭建工程。積極培育新材料領域高水平、高能級創新平台,推進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培育一批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建設一批重點實驗室,集聚一批全球高層次創新人才。(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科技廳,有關設區市政府)
專欄3創新平台搭建重點方向
1.建設新材料製造業創新中心。以市場化運作為核心,以網絡化協作為紐帶,以共性關鍵技術協同開發、轉移擴散和商業應用為主要任務,建設一批製造業創新中心。在蜜桃视频APP网站入口烯、石油基清潔能源及高端材料等領域爭創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在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光電功能膜材料、高端功能合金、鋰電池新能源材料、氟矽新材料、電子化學材料等新材料領域建設6家左右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
2.建設一批高水平新材料研究院。通過內聯外引,加強校地、院地合作,加強與央企、名企、國際知名研究機構及跨國公司合作,建設10家以上支撐重點領域材料發展的高水平新材料研究院。
3.建設第三代半導體創新孵化平台。支持寧波市麵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突破我國第三代半導體設計、材料、工藝以及應用為主要目標,解決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鏈中麵臨的關鍵瓶頸技術問題,成為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的重要研發和製造基地。
4.建設省級柔性電子相關創新平台。發揮浙江大學、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研發優勢,圍繞柔性電池技術、柔性照明技術、柔性電路與傳感技術、柔性顯示技術、柔性神經形態器件與係統等重點細分領域,開展基礎研究和產品開發,提升相關產業競爭優勢。
(三)實施重點新材料領軍企業培育工程。依托高性能纖維材料、先進化工材料、有色金屬加工等領域的雄厚基礎,培育一批國際一流大企業、大集團。在半導體矽片、濺射靶材、蜜桃视频APP网站入口烯、光學膜、磁性材料、電子化學材料等優勢領域,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強的領軍企業、特色新材料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科技廳,有關設區市政府)
專欄4領軍企業重點培育領域
1.半導體矽材料。圍繞相關地方半導體矽材料產業基礎,在電子級多晶矽、大尺寸單晶矽片領域培育1—2家全國領先的新材料企業。
2.濺射靶材。依托骨幹企業,增加產銷量,擴大規模,培育全球領先的領軍企業。
3.蜜桃视频APP网站入口烯。依托浙江省蜜桃视频APP网站入口烯創新中心和杭州市蜜桃视频APP网站入口烯產業創新聯盟,擴大應用領域,培育2—3家國內領先的領軍企業。
4.光學膜。依托蘭溪光膜小鎮和寧波(江北)膜幻動力小鎮,培育3—5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光學膜企業。
5.電子化學材料。依托衢州產業基礎和寧波在建項目,培育2家以上國內領先的電子化學材料企業,替代進口產品。
6.磁性材料。依托杭州、寧波、嘉興、金華等地骨幹企業,培育3—5家國內領先、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
7.碳化矽、碳化硼陶瓷材料。依托湖州、嘉興、金華、衢州等地現有產業基礎,培育2—3家全國領先的企業。
8.高性能玻纖、化纖、有色金屬合金及高端化工材料領域。培育8家以上國際一流大企業、大集團。
(四)實施產業集聚工程。依托傳統基礎材料產業優勢,布局建設化工新材料、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兩大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做大做強先進基礎材料。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端磁性材料、氟矽新材料、光電新材料等特色產業基地。培育杭州新材料企業總部、新材料研發基地,高水平建設寧波新材料科技城。培育一批新材料主題特色小鎮,建設一批特色新材料企業眾創空間、孵化器。(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省科技廳,有關設區市政府)
專欄5產業集群建設主要內容
1.培育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以寧波舟山綠色石化產業基地為核心區域,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千億級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重點發展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聚碳酸酯、特種聚酯等高性能工程塑料,高碳α烯烴、茂金屬聚乙烯等高端聚烯烴,稀土順丁橡膠、乙丙橡膠、溴化丁基橡膠等高性能合成橡膠,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聚烯烴類、氫化苯乙烯類等新型熱塑性彈性體,海水淡化處理用膜,鋰離子電池用軟包裝膜,聚乙烯醇縮丁醛膠膜,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尼龍66等產品。
依托紹興市、杭州市蕭山區、桐鄉市高性能纖維材料產業集群,重點發展高性能玻璃纖維、碳纖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和高性能、差別化纖維,積極開發複合材料低成本規模化製造技術,拓展其在民用領域的應用,打造“高性能纖維—複合材料—輕量化裝備”產業鏈,建設國內領先的環杭州灣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千億級產業集群。
2.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基地。發揮寧波稀土永磁、蕭山鋁鎳鈷磁材、東陽鐵氧體永磁、海寧鐵氧體軟磁產業優勢,重點發展以釹鐵硼為代表的稀土永磁材料及高性能軟磁,充分鞏固現有產業基礎,積極提升釹鐵硼產品的技術優勢,打造“磁性材料及關鍵配套材料—磁體元件—特種電機”產業鏈,建設國際先進的磁性材料產業基地。
以杭州有機矽、衢州氟矽材料產業集聚區為載體,充分利用我省螢石資源和生產優勢,積極發展高性能有機氟化物和含氟聚合物,形成高端氟材料產品係列化、生產規模化。打造“螢石—氫氟酸—精細氟化工—含氟聚合物”產業鏈,建設國際知名的氟矽新材料產業基地。
以杭州(富陽)、嘉興(嘉善)光通信與光電子器件材料產業集聚區為載體,積極發展光纖光纜、光電材料及器件,打造集光纖預製棒、光纖和光纜、光器件以及原輔配套材料於一體的全球特大型光通信全產業鏈基地。
3.培育若幹個新材料主題特色小鎮。培育寧波北侖芯港小鎮。引進晶圓/芯片生產線、先進光刻膠、電子濕化學品等集成電路及配套產業項目,整合集成電路產業鏈,帶動汽車電子、智能家電、裝備產業等領域快速發展。
培育仙童小鎮。推動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技術團隊建設,吸引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團隊,持續孵化優質企業和項目,建成第三代半導體國家級地方特色中心。
培育餘姚智能光電小鎮。導入配置光電智能產業鏈上的全方位配套,圍繞光學成像上下遊產業鏈布局,重點培育和引進一批智能光電模塊、智能裝備製造企業。
培育寧波(江北)膜幻動力小鎮。集聚一批光學膜蜜桃AV成人永久免费領軍企業,吸引一批膜材料領域的高端人才,全力打造國內一流的光電膜材料研發基地。
培育蘭溪光膜小鎮。以光學膜為主題,以光學膜及背光膜組新材料製造為核心,以薄膜晶體管(TFT)偏光膜增亮膜項目、液晶屏背光膜組增亮模組項目為龍頭,延伸光學原件製造、液晶屏製造、光電設備組裝等光學產業鏈,打造國際知名的光學膜製造高地。
(五)實施特色新材料生產應用平台構築工程。堅持需求導向、產用協同,圍繞數字經濟、生物經濟發展需要,推動集成電路材料、新能源汽車材料、綠色建築新材料等生產應用示範平台建設,構建上下遊有效協同的新機製、新體製、新體係,填補生產應用銜接空缺,縮短開發應用周期,實現材料與終端產品同步設計、係統驗證、批量應用與供貨等多環節協同促進。(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建設廳,有關設區市政府)
專欄6生產應用平台搭建重點方向
1.集成電路材料生產應用平台。依托晶圓廠項目、集成電路製造企業和半導體矽材料、電子化學材料等新材料企業,建設集成電路新材料生產應用示範平台。針對集成電路產業鏈中的多晶矽、單晶矽、碳化矽、靶材、電子化學材料、引線框架材料等新材料,開展工藝技術與應用技術開發,突破新材料質量控製、批量化穩定生產、低成本工藝應用,提高專用生產裝備自主保障能力,發揮應用示範作用。
2.新能源汽車材料生產應用平台。依托新能源材料、磁性材料等新材料企業和新能源汽車生產商,建設新能源汽車材料生產應用示範平台。針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的三元正極材料、電解液、過濾膜、高性能銅箔等動力電池材料、永磁電機材料和鋁材、複合材料等輕量化材料在汽車產品中的應用,開展新材料工藝技術與應用技術開發,完善材料全尺寸考核、服役環境下性能評價及應用示範線等配套條件建設,支撐材料應用模擬、性能評價、風險分析和技術示範。
3.新型工業化建築材料生產應用平台。適應綠色建築及建築工業化發展,推動高性能混凝土、特種水泥、特種塗料、功能玻璃、高性能鋼材、防水防火保溫隔音等新材料規模化應用。
(六)實施新材料重大項目示範工程。梳理新材料品種研發情況,加快推進重點品種產業化及規模化應用,通過重點領域應用示範推動重點新材料品種產業化。(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交通運輸廳,各設區市政府等)
專欄7新材料重大產業化及應用重點方向
1.交通車輛及交通工程示範應用:推動聚甲基丙烯酰亞胺(PMI)泡沫、碳纖維、玄武岩纖維複合材料輕量化材料及製品在交通領域的應用;推動新能源材料、新型建築材料在交通工程中應用;推動鋰電材料、蜜桃视频APP网站入口烯超級電容器、隔膜材料在新能源汽車中應用示範。
2.智慧城市示範應用:推動磁性材料、新型傳感器、電子級矽材料、光纖材料、新型顯示技術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應用。
3.海洋經濟示範應用:推動海洋工程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耐蝕鋼、鈦合金、耐磨耐蝕銅合金、蜜桃视频APP网站入口烯改性重防腐塗料在綠色石化基地、海洋經濟示範區建設中應用。
(七)實施產業創新發展服務機構培育工程。培育產業發展促進服務平台,建設一批新材料領域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國家新材料測試評價區域中心,培育新材料檢測、驗證、性能評價服務平台,支持建立權威、開放共享的新材料數據庫。(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科技廳、省市場監管局)
專欄8產業創新發展服務機構培育重點內容
1.建設新材料測試評價區域分中心。依托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和重點新材料企業,建設新材料測試評價及檢測認證區域分中心。采取市場化機製運作,整合完善現有測試評價、設計應用、大數據等平台資源,服務我省新材料產業發展需求,形成一批專家評價隊伍,開展材料性能檢測、質量評估、模擬驗證、數據分析、表征評價和檢測認證等公共服務。
2.培育一批創新綜合體。瞄準新材料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攻關,培育一批集聚各類創新資源,為新材料產業中小企業提供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三鏈融合服務的創新綜合體。
3.培育一批新材料服務中介機構。扶持一批專門服務新材料企業的協會、中介機構,為初創期的新材料企業提供創新創業、應用推廣、信息谘詢、資金融通、知識產權保護、人才引進和培訓等服務。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與監測評價。省政府成立由分管副省長任組長,經信、發展改革、科技、財政、稅務、建設、交通運輸、衛生健康、國資、地方金融監管、統計、電力等部門共同參與的省新材料產業發展協調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經信廳,統籌協調新材料產業發展重大政策和重點領域應用推廣等問題,協調小組辦公室每年組織製定重點任務清單,明確責任,抓好落實,加強監測評價。杭州、寧波、紹興、嘉興等重點市要建立相應機製,實現省市聯動,合力推進。
(二)強化財稅政策支持。製定地方版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範指導目錄,在一定範圍內實施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製試點。統籌省工業和信息化等專項資金,支持新材料領域製造業創新中心、生產應用平台、區域測試評價平台、產業發展綜合服務平台、專家智庫等建設。用足用好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眾創空間和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優惠、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優惠、出口退稅等稅收政策。
(三)提升金融服務水平。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產品,大力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優先提供政策性融資擔保。大力推進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深化還款方式創新,對長周期、穩定運行的新材料企業按經營周期建立融資窗口指導製度。鼓勵商業銀行創新人才金融服務,製定新材料高層次人才專項貸款政策,為符合條件的人才創業融資提供平價信用貸款。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產業基金引導作用,定向支持重大新材料產業化項目和規模化應用項目。鼓勵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創業投資等投資基金投向新材料重點領域,支持新材料企業在科創板、中小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融資。
(四)加快新材料產品推廣應用。鼓勵有條件的設區市出台相應政策,省市聯動支持優勢新材料產品的推廣應用。“浙江製造精品”相關政策向新材料領域傾斜,適當增加新材料產品在“浙江製造精品”中的份額,讓更多的新材料享受政府采購和國有投資項目采購等政策。加強新材料領域軍民融合,推動軍轉民和民參軍,提升新材料在軍用領域的應用水平。
(五)優化產業發展服務與管理。培育發展新材料產業專業組織和服務機構,支持相關組織開展新材料產業研究谘詢、國內外產業(技術)發展趨勢及政策跟蹤、重點新材料應用推廣等活動。扶持產業發展服務機構開展“產學研用金”對接、軍民融合對接,開展標準、知識產權布局和維權、產品展示、人才培訓、技術交流等服務。加強新材料產業管理,完善新材料產業統計製度。發布新材料產業發展報告,加強新材料產業發展預警,引導和促進新材料產業規範有序發展。
(六)深化對外交流和人才合作。加強與發達國家和地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新材料產業領域交流合作,積極引進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及機構在我省設立新材料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支持省內企業設立境外研發機構。不斷優化新材料產業人才團隊成長環境。